冯晓青律师简介
自我踏入法律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与知识产权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叫冯晓青,目前是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的高级法律顾问,同时也是一名兼职律师。我的法律旅程始于2003年,那一年,我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这为我日后的法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后,我顺利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在法学领域的深耕细作。而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1990年,当我从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专业毕业,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较早一批投身于知识产权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工作者之一。
1991年5月29日,我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这标志着我正式具备了从事律师职业的资格。1994年,我开始了兼职律师的生涯,至今已近三十载。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处理了无数案件,积累了宝贵的律师实务经验,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领域,我擅长处理那些重大、疑难、复杂且前沿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无论是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商号(企业名称)、域名、商业秘密的权属、侵权、合同纠纷,还是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我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合法权益。
在知识产权诉讼领域,我不仅是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律师,更是一位拥有深厚学术功底的高级专家。我的学术成果丰硕,包括《知识产权审判实务与案例评析》、《知识产权法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丛书》(共12册)、《知识产权保护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论》以及《恒都知识产权案例研究》(丛书)等实务著作,这些作品在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我在知识产权法领域的学术地位奠定了基石。
除了律师和学者的身份,我还是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同时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以及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学位点的负责人。在这些角色中,我以导师的身份培养了四百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如今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成为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佼佼者。
此外,我还兼任多个重要职务,如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等,并在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等机构担任研究员。通过这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社会兼职,我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的制定与修改研究,为知识产权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不仅直接代理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件,还以高级专家的身份参与了大量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专家咨询和论证工作。我的专家意见为人民法院审理相关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部分案例甚至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年度十大或五十大案例。这些代表性案件包括张小泉案、蒙牛案、七匹狼案、家家酒案、浙江东进公司遭遇美国337诉讼案等,每一个案件都见证了我对知识产权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回顾过去,我深感自豪的是,我能够在知识产权诉讼领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这既得益于我三十年来对知识产权法理论的辛勤耕耘和深厚积累,也离不开我在处理大量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诉讼策略。我深知,每一次的胜利都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挑战的激励。我将继续秉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知识产权的热爱之情,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为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