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健玲律师简介
我是严健玲,目前就职于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担任海事海商与航运金融法律事务部副主任、涉外案件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以及法学博士硕士海归研讨会秘书长。多重职务赋予我多元视角,也让我在法律服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专业定位。
我的学术背景构建了复合型知识体系。2008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我意识到全球化背景下法律服务的跨境属性,于是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攻读法学与商学双硕士学位。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系统掌握了英美法系的核心逻辑,更通过商学课程深化了对公司治理、资本运作的理解。回国后,我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与基金从业资格,这种法律与财务的跨界能力,使我在处理涉外并购、跨境投融资等复杂案件时,既能精准识别法律风险,又能精准计算商业成本。这种专业优势在多个案例中得到验证:曾代理某中资企业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项目,通过构建"法律+财务"双重尽调模型,提前发现标的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隐性负债,为客户规避了数千万元的潜在损失。
我的执业领域聚焦三大核心方向:公司法律事务、涉外争议解决、婚姻家事与财富传承。在公司法律服务中,我擅长设计跨境交易架构,曾为某新能源企业搭建"香港SPV+新加坡信托+境内VIE"的海外上市路径,在合规框架下实现资本效率最大化。涉外业务方面,我成功代理过新加坡某家族企业在华投资纠纷,通过《新加坡调解公约》框架达成跨境和解,该案例入选当年上海涉外法律服务十大典型案例。在婚姻家事领域,我开创性地将家族信托与法律工具结合,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法律隔离+财富传承"的综合方案,其中某企业家离婚财产分割案,通过设立离岸信托实现资产保全,该模式被多家财富管理机构借鉴。
我的执业生涯经历了从企业法务到专业律师的转型。2014年至2018年,我在某交易所公司担任国际业务及法务部经理,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商业运营逻辑。期间主导设计的"交易对手方动态信用评级系统",通过法律风险量化模型,将平台违约率降低40%;主持修订的《跨境交易合规指引》,成为行业首部标准化操作手册。这些实战经验使我形成独特的"法律+商业"思维模式,在代理某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纠纷时,既精准把握《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合规边界,又通过设计"股权代持+收益权转让"的创新方案,帮助客户在合规前提下完成10亿元规模的基金募集。
我的语言能力与文化适应力是服务跨境客户的重要优势。作为能熟练运用中文、英文、粤语工作的法律人,我曾为某香港上市公司处理内地子公司股权纠纷,通过粤语沟通精准把握港商商业习惯,结合内地司法实践制定诉讼策略,最终促成调解结案。在处理某德国企业在华专利侵权案时,我组建中德双语法律团队,通过"证据链可视化"技术,将技术文件转化为法官可理解的法律文本,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年度案例。
执业近十年,我始终秉持"法律服务创造商业价值"的理念。曾代理某跨国公司员工集体劳动纠纷,通过"法律谈判+舆情管理"双轨策略,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帮助企业避免价值超亿元的品牌危机;在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中,创新设计"业绩对赌+股份回购"条款,既保障投资者利益,又实现管理层激励。这些案例印证了我"法律技术+商业智慧"的服务哲学。
作为涉外案件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我致力于推动跨境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主导编写的《涉外合同审查要点》已成为业内实务手册;作为法学博士硕士海归研讨会秘书长,我搭建起学术研究与实务应用的桥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跨境法律服务领域,以专业能力为载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外资"引进来"提供高质量法律保障。